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

「大乘二十二問」---第十九問

 第十九問云﹕經說聲聞所得涅槃與佛無異,後智三身一切並減,猶如燈焰滅即無餘,此是定說,是不定說﹖

謹對﹕聲聞涅槃與佛全別,言無異者是小乘宗。佛為化彼下性眾生,令其證得阿羅漢果,說身極苦令起厭心,但有身者皆是苦惱,故得涅槃一切皆滅,由此永寂,安樂無為,而我修行成此滅度。我所得者,汝亦得之,故說三乘同一解脫,說佛與彼同一涅槃,後智三身一切皆滅,如燈焰滅餘燼亦無。依小乘宗而作此說,據其實理,或即不然。

言涅槃者是圓寂義,圓謂圓滿,三德具足,寂謂寂靜,眾苦皆無。三身若無說誰圓寂,四智既滅,誰證涅槃,故佛涅槃非是永滅,萬德具足,眾善斯圓,據此涅槃唯佛獨有。故聲聞等未得涅槃。

方便門中說聲聞得涅槃不同有其二種﹕一者方便,二者真實。方便涅槃又有二種﹕一者外道,二者聲聞,外道即以生無想天,生無色界,離欲界苦,假說涅槃。

聲聞即以斷麤煩惱入滅盡定,麤動息滅名曰涅槃,亦與外道涅槃差別。外道滅度不離死生,聲聞涅槃乃出三界,雖與外道滅度不同,亦與大乘涅槃有異。大乘所得究竟無餘,真實無為,常樂我淨。

聲聞所得但名有餘,未名無餘究竟滅度。有三種餘非無餘故。言三餘者,一煩惱餘,即所知障,二業行餘,即無漏業,三界報餘,即意生身,總說雖然,別分別者,以諸聖凡有二種障,由此能感二種生死,以煩惱障從我執起,能發凡夫五趣漏業,能感凡夫分段苦身,以所知障從法執起,能發聖人淨分別業,感得聖人變易苦身。

二乘已能斷煩惱障,滅有漏業,離三界生,能得有餘涅槃樂故,厭此麤苦所依身心,欲入無餘寂滅安樂,以滅盡定滅其心智 ,又以化火焚燒苦身,謂言一切如燈焰盡。所滅心者滅六識心,豈能滅得阿賴耶識。

所焚身者焚分段身,豈能焚得變易身相。非彼知見不能除故,分段身心雖然滅已,由所知障不能滅故,復無漏業亦不捨故﹔阿賴耶識不可斷故。

法爾皆有,變易報續。此變易報名意生身,此身微細餘不能見,欲入滅時滅六識故。意生身上六識不行,如重醉人都無知覺。後滅盡定勢力盡故。佛悲願力所資熏故,還從定起如醉醒,見意生身在佛淨土,始知不是無餘涅槃。

故楞伽經依此偈云,三昧酒所醉,乃至劫不覺,酒醒然後覺,得佛無上身。又智度論依此說云﹕有妙淨土,出過三界,諸阿羅漢生在其中。既聲聞等未得涅槃,豈更與佛涅槃無異。

故前所言二乘涅槃與佛同者,是不定言,執見小乘,妄興此論,達觀君子,詎可從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重點說明

信為道源功德母....不信佛經語深...妄自分別....煩惱根源爾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