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

求聞正法菩薩與說法師應具之德應知之義

求聞正法菩薩與說法師應具之德應知之義.

菩薩如是求聞正法
菩薩如是於善說法,深生敬重。常樂聽聞諸善說法,無有勞倦,亦無厭足。
淨信淳厚,其性柔和,心直見直。愛敬德故;愛敬法故;
往法師所,無難詰心。有敬重心,無高慢心。專為求善,非顯己德。
為欲安立自他善根,不為利養恭敬因緣。
菩薩具足如是功德,往法師所,無雜染心,無散亂心,聽聞正法。


說法師
瑜伽八十一卷十六頁云:師者:謂成就十法,名說法師、眾相圓滿。

一者、善於法義。謂於六種法、十種義、善能解了故。

二者、能廣宣說。謂多聞聞持、其聞積集故。

三者、具足無畏。謂於剎帝利等、勝大眾中,宣說正法,無所怯懼故。又因此故;
聲不嘶掉,腋不流汗,念無忘失故。

四者、言詞善巧。謂語工圓滿,八支成就,言詞具足,處眾說法故。語工圓滿者:謂文句相應助伴等,乃至廣說。八支成就者:謂此語言、先首美妙等,乃至廣說。

五者、善方便說。謂二十種善巧方便、宣說正法故。如以時殷重等。

六者、具足成就法隨法行。謂不唯聽聞以為究竟。如其所說,即如是行故。

七者、威儀具足。謂說法時,手足不亂;頭不動搖;面無變易;鼻不改異;進止往來、威儀庠序故。

八者、勇猛精進。謂常樂聽聞所未聞法;於已聞法,轉令明淨;不捨瑜伽,不捨作意,心不捨離內奢摩他故。

九者、無有厭倦。謂為四眾,廣宣妙法,身心無倦故。

十者、具足忍力。謂罵弄訶責,終不反報;若被輕懱,不生忿慼,乃至廣說。

【二十種菩薩說正法相】
瑜伽三十八卷十七頁云:如是菩薩說正法相,略有二十。
一者、以時,二者、重法,三者、次第,四者、相續,五者、隨順,

六者、歡喜,七者、愛樂,八者、悅豫,九者、欣勇,十者、不擯,

十一者、應理,十二者、稱順,十三者、無亂,十四者、如法,十五者、順眾,

十六者、慈心,十七者、利益心,十八者、哀愍心,十九者、不自讚毀他,二十者、不依利養恭敬讚頌。

菩薩如是應常為他宣說正法。

【六種巧方便】
  ﹝出菩薩地持經﹞
〔一、隨順巧方便〕,謂菩薩欲為眾生說法,先以善巧方便,隨順教誡,令生信樂之心;然後以如來甚深法義,分別解說,令其易解易入,獲大利益,是名隨順巧方便。(菩薩,梵語具云菩提薩埵,華言覺有情。)

〔二、立要巧方便〕,要即誓約也。謂若有眾生,來從菩薩求索田宅、飲食、錢財,種種資生之具,菩薩即與立要誓之言:汝能供養父母、沙門、婆羅門及受持禁戒,我當施與;如其不能,則不施與。彼諸眾生,既聞如是要誓,即能如說修行,滿所願欲,是名立要巧方便。(梵語沙門,華言勤息。梵語婆羅門,華言淨行。)

〔三、異相巧方便〕,謂菩薩既教眾生供養父母、沙門、婆羅門及受持禁戒者,或有不順其教,菩薩則現乖異瞋責之相,令彼有所畏懼,捨惡從善,是名異相巧方便。

〔四、逼迫巧方便〕,謂菩薩於自眷屬,作是教言:若我眷屬,有不供養父母,乃至犯諸禁戒者,我當斷其供給,或加謫罰,或至擯斥。彼諸眷屬,畏其謫罰,即修眾善,斷諸惡法。彼雖不樂,逼令修習,是名逼迫巧方便。

〔五、報恩巧方便〕,謂菩薩先有恩德及於眾生,或施以財物,或脫諸苦難,及免諸恐怖,救療眾病,令得安樂。而眾生知恩欲酬報者,菩薩則不欲其世間財利,但觀其供養父母,乃至受持禁戒,是名報恩巧方便。

〔六、清淨巧方便〕,謂菩薩住究竟地,生兜率天,從兜率天來生世間,或生王宮,捨上妙樂,出家學道;令諸眾生,捨離高慢,及成無上菩提。又令眾生堅固信樂,同求佛道,所有惑染,悉皆清淨,是名清淨巧方便。(究竟地,即佛地。梵語兜率,華言知足。)

【十種義】

瑜伽八十一卷五頁云:云何為義?當知略有十種。

一者、地義,二者、相義,三者、作意等義,四者、依處義,五者、過患義,
六者、勝利義,七者、所治義,八者、能治義,九者、略義,十者、廣義。
如彼論卷五頁至十一廣釋。


二解 顯揚五卷二頁云:十種義者:

一、盡所知義,二、如所知義,三、能取義,四、所取義,五、所依住義,
六、所受用義,七、顛倒義,八、不顛倒義,九、雜染義,十、清淨義。

此中盡所知義者:謂於雜染清淨法中,窮一切種差別邊際。是名盡所知義。如五數蘊,六數內處;如是等。

如所知義者:即於雜染清淨法中,真如實性。是名如所知義。此復七種。謂流轉真如,乃至正行真如。

能取義者:謂五內色處、心、意、識、及諸心法。

所取義者:謂外六處。又能取義;亦是所取。

所依住義者:謂外世界。依此所住,有情界可得。所謂村田、百村田、千村田、百千村田。如是廣說,乃至三千大千世界。乃至無數百千世界,極微塵等十方無量無數世界。

所受用義者:謂所攝受眾具。

顛倒義者:謂即於能取等義中,於無常、常想顛倒,心顛倒,見顛倒。如是乃至於無我,我想顛倒,心顛倒,見顛倒。

不顛倒義者:謂對治如前所說顛倒應知。

雜染義者:有三種。於三界中,煩惱雜染,業雜染,生雜染。

清淨義者:謂為證三種雜染離繫故,所修一切菩提分法;

此十種義攝一切義應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