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問云﹕其含藏識與大智慧雖有清濁,是一是異,義如何者﹖
謹對﹕含藏識者是阿賴耶,大智慧者即如來藏,有大智慧光明性故。清濁雖異,性相難分,由此言之,非一非異。
故密嚴經依此偈云﹕『如來清淨藏,世間阿賴耶,如金與指環,展轉無差別。』金與指環喻如來藏與阿賴耶非一異義。
非一異者如楞伽經云﹕『泥團微塵非一非異,金莊嚴具亦復如是。』謂金全體以成指環,故金與環不可一異。若金與環是一者,環相滅時金體應滅,環相若滅,金體不亡,故金與環不可言一。金與環相若是異者,豈難金外,環相得成,非可離環別求金體,金與環相非一異成,藏識與智,當知亦爾。
如來藏者即是真心,阿賴耶者乃是妄識,真心清淨即是本源,妄識生滅乃成流浪,總說雖然,別分別者,謂如來藏本源真心,性雖清淨,常住無為,而亦不守本靜性,故受無明熏,動成妄識,隨流生死而作眾生。
雖成眾生,不失本性,故離妄識,還歸本源。若如來藏守常住性,不作眾生有常邊過。若如來藏成眾生時,失其本性有斷邊過。
既如來藏非斷非常,故與妄識非一非異。若定一者,妄識滅時真心應滅,即墮斷邊﹔若定異者,妄識動時,真心不動,即墮常邊。此二邊故非一非異。
所問之目依法性宗,所對之門依頓教立,與唯識等義稍不同,守旨有殊,伏惟昭鑒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重點說明
太極生兩儀,陰中有陽,陽中有陰,說太極是陰不對,說太極是陽也不對,說有個太極會生也不對,夏至一陰生,冬至一陽生,皆是歸類現象所產生的理論,智者,自有抉擇。
謹對﹕含藏識者是阿賴耶,大智慧者即如來藏,有大智慧光明性故。清濁雖異,性相難分,由此言之,非一非異。
故密嚴經依此偈云﹕『如來清淨藏,世間阿賴耶,如金與指環,展轉無差別。』金與指環喻如來藏與阿賴耶非一異義。
非一異者如楞伽經云﹕『泥團微塵非一非異,金莊嚴具亦復如是。』謂金全體以成指環,故金與環不可一異。若金與環是一者,環相滅時金體應滅,環相若滅,金體不亡,故金與環不可言一。金與環相若是異者,豈難金外,環相得成,非可離環別求金體,金與環相非一異成,藏識與智,當知亦爾。
如來藏者即是真心,阿賴耶者乃是妄識,真心清淨即是本源,妄識生滅乃成流浪,總說雖然,別分別者,謂如來藏本源真心,性雖清淨,常住無為,而亦不守本靜性,故受無明熏,動成妄識,隨流生死而作眾生。
雖成眾生,不失本性,故離妄識,還歸本源。若如來藏守常住性,不作眾生有常邊過。若如來藏成眾生時,失其本性有斷邊過。
既如來藏非斷非常,故與妄識非一非異。若定一者,妄識滅時真心應滅,即墮斷邊﹔若定異者,妄識動時,真心不動,即墮常邊。此二邊故非一非異。
所問之目依法性宗,所對之門依頓教立,與唯識等義稍不同,守旨有殊,伏惟昭鑒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重點說明
太極生兩儀,陰中有陽,陽中有陰,說太極是陰不對,說太極是陽也不對,說有個太極會生也不對,夏至一陰生,冬至一陽生,皆是歸類現象所產生的理論,智者,自有抉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